​陈庆:西学元典文本解释的边界与空间(《哲译者言》第十一)

​西学元典文本解释的边界与空间

(《哲译者言》第十一)

 

陈庆 法学博士 法学副教授

 

1. 今天上午,我在西南大学法学院有两节法律逻辑课。下课后收到了一条微信。发信人是去年参加我的雅典娜古典希腊文一期课程与恺撒拉丁文一期课程的韩同学。韩同学去年参加我的课程时,还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硕士,今年已经是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生。这一年来,他的学问增长迅速,为人为学亦很谦和踏实。韩同学发来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涉及治学的关键,于是和他通了一番电话。

 

2. 韩同学的问题是:「老师,您觉得,之前我们上课讨论过的德尔斐神庙上面那句‘认识你自己’也会有这么复杂的含义吗?」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元典文本解释边界与空间,有必要写一篇小文章澄清一下。

 

3. 在给出结论前,我先定义一下「西学元典」并解释两个西学元典分析常识。

本文所讲的西学元典指的是以古希腊文、古典希伯来文与拉丁文书写的经典。

我所强调的第一个分析常识是,古希腊文与拉丁文经典具有文法与逻辑的同构性。这意味着,如果你不能深入古希腊文与拉丁文经典的文法结构,你无法识别出其逻辑结构。例如,假如柏拉图《理想国》句中的某个名词x是主格结构(nominative),你却将其看成与格结构(dative),甚至都不知道主格和与格的语法差别,则你很可能会把x理解成SP(主词-谓词)结构中的P部分,但是,x的主格结构表明它只能属于SP结构中的S(“A是B”句式除外)。

第二个常识是,大部分西学元典的意义分析以原典词句的逻辑分析为基础。

 

4. 由于大部分西学元典的意义分析离不开逻辑分析,而西学元典具有文法与逻辑的同构性,所以,深入其意义结构的前提是深入其文法结构。

 

5.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还是想强调一下我一再强调的人文学科治学ABC三环节论。

A环节是原典的文法与逻辑结构的辨析,B环节是理清原典的解释传统,C环节是针对原典作者本人的问题与原典解释者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解释。以柏拉图《理想国》研究为例子,A环节就是搞清楚柏拉图的古希腊文词与句说了什么,B环节就是搞清楚柏拉图的解释者说了什么,C环节就是评判柏拉图说得对不对,以及柏拉图的解释者说得对不对。没有A环节,B与C环节就是扯淡,止步于A环节,学问也出不来。ABC三环节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缠绕关系,当然,A环节是终极基础。

 

6. 我们以德尔斐神谕  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为例,来解释一下西学元典解释的边界与空间问题。

边界与A环节有关,空间与BC环节有关。

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你要主动察知一下[γνῶθι ]你自己[σεαυτόν]!(陈庆博士译)

=认识你自己!(汉语旧译)

=nosce te ipsum(拉丁文译法一)

=temet nosce(拉丁文译法二)

=Erkenne dich selbst!(德语译法)

=Know thyself(英语译法)

=Connais-toi toi-même.(法语译法)

通晓原典作者语言的解释者与元典作者之间有两个巨大的距离。

第一个距离是时空距离。

第二个距离是历史文化距离。

这里有必要在解释一下interpretation。该词的准确的翻译不是“解释”,因为汉语的“解释”意味着“解开与释放”,但是,从interpretation的拉丁文词源构造看,inter有「居间」含义。我理解的interpretation是「居间传话」。原典作者是说话人,读者是听话人,interpreter是「居间传话人」。

作为说话人的原典作者与不通晓原典作者语言的听话人之间常存在三重距离:时空距离、历史文化距离(如古希腊历史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距离)与语言结构距离(如古希腊文与中文之间的距离)。

作为「居间传话者」的解释者首先需要消除的是上述第三重距离。

另一方面,作为「居间传话者」的解释者与原典作者之间唯一的客观桥梁就是文本。所以,分析文本是消除上述三重距离的客观可观测方式。

文本的文法构造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文法会为文本打造一个意义球边界。你可以将文本的意义整体想象成地球,文本的文法特征就是作为文本地球边界的大气层。只有当一个飞行器进入了地球大气层,我们才能说它进入了地球。地球大气层以内的空间就是文本的意义空间。

古希腊文有七个时态:现在时、未完成时、不定过去时、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 Γνῶθι用的不是现在时,而是不定过去时。这是一个可观测的语法特征。这个可观测的语法特征给定了此处文本解释的边界:你必须立足不定过去时的时态意义去解释 Γνῶθι。这意味着,从现在时意义角度翻译 Γνῶθι的传统中译法,即「认识你自己」,未进入Γνῶθι意义边界。再者, 古希腊文有三种语态:主动态、中动态、被动态。 Γνῶθι是主动态。古希腊文有四种狭义语气,即陈述语气、命令语气、虚拟语气、希求语气, Γνῶθι是命令语气。古希腊文有三种人称与三种数。三种人称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数是单数、双数、复数。 Γνῶθι是不定过去时、主动态、命令语气、第二人称、单数。这些文法特征是可观测的文本特征,它们共同构筑了 Γνῶθι的意义边界,也是我们进入 Γνῶθι意义球空间时最先遭遇的大气层。「你要主动察知一下」中的「察知一下」旨在翻译Γνῶθι的不定过去时意义。「主动察知一下」旨在翻译Γνῶθι的主动态意义,当然,去掉「主动」两字也可以表达主动态意义。「你要」旨在翻译Γνῶθι的命令语气意义以及第二人称单数意义。只有当我们完成了 Γνῶθι的上述可观测的文法特征所蕴含意义的「居间传话」,我们才算是进入了   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意义空间。

另一方面,古希腊文中的不定过去时有几种意义。不定过去时既可以表达事件发生的一次性,也可以表达过去发生的某个既定事实。这里就蕴含了 Γνῶθι解释空间。

 

7.  综上,在解释西学元典的意义时,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找到元典意义球的边界,即元典意义球的大气层,而元典意义球的边界由元典文本的文法特征打造的。

2021年6月9日 写于重庆北碚

 

作者简介:

陈庆,安徽安庆人,法学博士,法学副教授,德国科隆大学托马斯研究所访问学者,2015年10月,自德国回国创建西南大学法学图书馆与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担任西南大学法学图书馆首任馆长与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创所所长,2020年3月,创建在线课程联盟「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学园」,2021年5月创建「孔亚尚真网(https://www.conf-aris.com)」,2021年6月将在线课程联盟「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学园」变更为在线学习者联盟「孔亚尚真」。

研究领域:古典哲学、国家哲学与法哲学。

教学领域:古典希腊文、拉丁文、学术德语、法律逻辑学与法理学。

代表作:

(1)著作:《托马斯·阿奎那<论法的本质>章句疏证》(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论文:《民法史上的人与人格:兼论<民法典>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条款修改方向》(《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1月版》)

工作邮箱:chenqing.philosophy@hotmail.com。

工作网站:https://www.conf-aris.com

默认图片
Dr. iur. Tsing Tschen
陈庆,安徽安庆人,法学博士,法学副教授,德国科隆大学托马斯研究所访问学者,在线学习者联盟「孔亚学园」发起人与主持,研究领域为古典哲学、国家哲学与法哲学,教学领域包括古典希腊文、拉丁文、德语、法律逻辑与法理学。工作邮箱:chenqing.philosophy@hotmail.com。
文章: 65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