ἡ ἀλήθεια ἐλευθερώσει ὑμᾶς. VERITAS VOS LIBERABIT. 真理将使你们得自由。
人文科学研究基本形态:
释言[interpretation]、释道[exegesis]与阐发[comment]
陈庆 法学博士 法学副教授
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所长
缘起
1. 上周日晚上,我的「雅典娜古典希腊文」一期课上,在讲解Athenaze 17b课文时,我穿插讲解了西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exegesis。为了进一步理清这个概念,我决定写这篇小文章,讲清楚exegesis(释道)、comment(阐发)与释言(interpretation)的意义差别。因为释言[interpretation]、释道[exegesis]与阐发[comment]是三种人文科学研究形态。以下的解释比较学究,无耐心者或对学问无甚兴趣者,不必往下读。
人文科学研究基本形态一: 释言[interpretation]
2. 先谈interpretation,但是,在谈interpretation前,我需要解释一下hermeneutics(「诠释学」「阐释学」「解释学」)概念。因为interpretation的背后站着一个用拉丁文写作的哲学家与翻译家Boethius,而Boethius背后站着一个用古希腊文写作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基础在其逻辑学,而《工具论》是亚氏的逻辑学大全,《工具论》中收录的第二篇论文叫Περὶ Ἑρμηνείας。公元4世纪,罗马学者Marius Victorinus将该篇篇名译成拉丁文De Interpretatione(=英文On Interpretation),该译法后来被6世纪大学者Boethius发扬光大。hermeneutics概念背后的古希腊文词与亚里士多德的Περὶ Ἑρμηνείας中所用的古希腊文词是同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分析interpretation时,需要以hermeneutics起点。
3. 英文hermeneutics可以直接溯源到古希腊文ἑρμηνευτικός。这个古希腊文形容词以ικός结尾。以ικός结尾的形容词表示“与…相关的”。ἑρμηνευτικός去掉ικός结尾,我们就得到ἑρμηνευτ,该词干源自动词ἑρμηνεύω(「传话」「释言」),该动词对应的名词是ἑρμηνεύς(「传话人」「释言人」)。语言学家一般认为,ἑρμηνεύς(「传话人」「释言人」)这个词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祇姓名:Ἑρμῆς (Hermês)(赫尔墨斯)。赫耳墨斯(古希腊语:ʽἙρμῆς,英语:Hermes ),又译赫密士或荷米斯,是宙斯与迈亚的儿子,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对应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拉丁语:Mercurius)。赫尔墨斯是神界与人界的信使。什么叫神界与人界的信使?就是在神与人之间进行传话的人。神有一套神的语言与逻辑,人有人的语言与逻辑,因此,神的语言与逻辑要想传到人那里,就需要一个居间传话者,赫尔墨斯就是这样的居间传话者。所以,ἑρμηνεύς本义是居间传话者。
任何一种居间传话都蕴含了「A-B-C」结构:A是说话者,C是听话者,B是居间传话者。完成这种居间传话的活动叫ἑρμηνεύω(「传话」「释言」),完成这种居间传话活动的主体叫ἑρμηνεύς(「传话人」「释言者」)。
4.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第二篇篇名叫Περὶ Ἑρμηνείας?
这个问题先摆在一边,下次我会写一篇论文,专门解答这个问题。
这里,我只想解释一下该篇篇名本义。
Περὶ 可以译为「论」或「关于」。
Ἑρμηνείας是阴性名词ἑρμηνεία的属格单数形式。这里为什么用属格?因为介词Περὶ要搭配属格。
ἑρμηνεία是动词ἑρμηνεύω(「传话」「释言」)与名词词尾-ία复合而成的。-ία是让动词名词化的词尾,常表达该动词所蕴含的抽象属性,可以将其理解为「…性」。因此,如果动词ἑρμηνεύω译成「释言」或「居间传话」,ἑρμηνεία可译为「释言性」或「居间传话性」。
因此,就其古希腊文书名本义而言,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的第二篇Περὶ Ἑρμηνείας当译为《论释言性》。
5. 为什么Boethius坚持用拉丁文De Interpretatione(=英文On Interpretation)翻译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的第二篇Περὶ Ἑρμηνείας(=《论释言性》)?
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在这里,我也不想展开讨论,只想解释一下Boethius的翻译方向问题。de是古希腊文Περὶ的拉丁文对译词,interpretatione是阴性名词interpretatio的单数夺格形式。英文interpretation就是从这个词派生出来的。拉丁文interpretatio是异态动词interpretor与词尾tiō复合而成,而动词interpretor是从名词interpres派生出来的。因此,理解Boethius笔下拉丁文De Interpretatione的关键,是理解拉丁文interpres。拉丁文interpres中的inter本义是「居间」,而interpres本义是「中间人」,后引申为「翻译者」「居间传话者」。
因此,就其拉丁文本义而言,Boethius笔下拉丁文De Interpretatione试图在解释《工具论》的第二篇Περὶ Ἑρμηνείας所蕴含的「居间传话性」。这种翻译是非常成功的!
6. 绕了一大圈,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如何理解interpretation?
就其本义而言,interpretation意指「居间传话」或「释言」。它蕴含了一个「A-B-C」结构,A是说话者,C是听话者,B是居间传话者,如果这种居间传话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居间传话,则B既是翻译者,也是释言者。如果这种居间传话式同一种语言之间的居间传话,则B是释言者。
7. 如何理解「文本解释」「圣经解释」与「法律解释」?
《圣经》与《法典》都属于「文本」,因此,圣经解释与法典解释都是文本解释,尽管它们有各自的特殊性。
文本解释蕴含如下「A-B-C」:
A=作为说话者的文本作者
C=作为听话者的文本读者
B=作为居间传话者的文本解释者
相应地,圣经解释所蕴含的「A-B-C」结构就是:
A=作为说话者的上帝
C=作为听话者的基督徒
B=作为居间传话者的经师
圣经解释的要义是「释上帝之言」。
法律解释则有自己独立的「A-B-C」结构:
A=作为说话者的立法者
C=作为听话者的公民与公职人员
B=作为居间传话者的法学家与法官
法律解释的要义是「释立法者之言」。
人文科学研究基本形态二:释道[exegesis]
8. 我们接下来解释「释道[exegesis]」与「阐发[comment]」。
圣经解释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但是,圣经文本研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叫biblical exegesis(《圣经释道学》),第二类叫其他形式圣经文本研究。所谓「其他」指与exegesis不同。由此可见,exegesis在整个圣经解释学中的地位。
9. 那么,什么叫exegesis?
这个词是古希腊文ἐξήγησις的拉丁文转写形式。因此,只从英文、德文、法文或拉丁文角度解读该词,是深入不了该词的硬核意义区。为了深入该词的硬核意义区,我们需要分析ἐξήγησις。这里的ἐξήγησις是一个名词,其对应的动词是ἐξηγέομαι。作为动词,ἐξηγέομαι由两个部分复合而成:第一部分是源自动词 ἡγέομαι (=英文 “I lead, guide”)的词干,第二部分是源自介词ἐκ的前缀ἐξ (=英文“out”)。
ἐξηγέομαι=ἐξ (=英文“out”)+ἡγέομαι (=英文 “I lead, guide”)
通过上述ἐξηγέομαι古希腊文构词法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ἐξηγέομαι=领[ἡγέομαι (=英文 “I lead, guide”)]出[ἐξ (=英文“out”)]
(插一句话!如果没有古典希腊文、拉丁文与圣经希伯来文基础,一个人很难摸到哲学、法学、神学的门径,也很难深入作为人类文明硬核的希罗思想传统!)
既然作为动词的ἐξηγέομαι的本义是「领出」,为什么其对应的名词形态ἐξήγησις意指「释道」?
为什么圣经解释领域要用ἐξήγησις,而不用hermeneutics背后ἑρμηνεύω(「传话」「释言」)所对应的名词ἑρμηνεία(LSJ: ἑρμηνεία, ἡ, (ἑρμηνεύω) interpretation, explanation, Pl.R.524b (pl.), Tht.209a, Epicur.Nat.28.1; esp. of thoughts by words, expression)?
这两个问题需要同时研究。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行解释一下《圣经》语境中的「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读在下写的一本书:《托马斯·阿奎那<论法的本质>章句疏证》,陈庆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圣经中的「法」对应的古典希伯来文词如下:
תּוֹרָה
从右往左念就是Torah(「托拉」或「妥拉」)。
这个词后来被《七十子希腊文旧约》(Septuagint)转译成为如下古希腊文词:
νόμος
后来又被转译成为如下拉丁文词:
lex
拉丁文是罗马人的母语。希腊人擅长哲学思考,而罗马人擅长法学思考,即所谓「哲称希腊,法征罗马」。lex最初是一个法学概念,并作为ius的下位概念,本义是「制定法」。我们可以说,用lex翻译 תּוֹרָה,意味着后来者在用法学思维格式化希伯来文明的神学思维。但是,如果你学过圣经希伯来文,你就明白תּוֹרָה的本义不是「律法」或「制定法」,而是「教导(teaching, instruction)」。作为《旧约》核心的前五部经书,即所谓《摩西五经》,不是五部「律法」,五大「教导」。从某种意义上讲,犹太人读《摩西五经》的感受,非常类似于中国文化人读《论语》的感受。所不同的是,《论语》是圣人活出来的生命之「道」,《摩西五经》被理解为上帝向人启示的生命之「道」。因此,圣经文本领域的「解经」或「解释」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通过解明圣经文本的意义,为信徒指路。这种实践性意味着解释者要为信徒回答如下人生问题:什么才是上帝所启示的生命之道。正是在回答这一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历代圣经解释家发现圣经文本至少存在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圣经文句的「历史-语文义」(即字面意义)。第二层是圣经文句的「道德义」(即圣经文句蕴含的行为规范)。第三层是圣经文句的「属灵义」(即圣经文句蕴含的属灵生命之道 )。由此,圣经文本领域的「解经」或「解释」意味着要顺着「「字面义」——「规范义」——「属灵义」』次序,逐级为信徒指路。这种与生命之『道』相关的『解释』,就不是前文讲的『释言(interpretation)(=拉丁文interpretatio=古希腊文ἑρμηνεία)』,而是『带路』或『领出』意义上的『释道(exegesis)(=古希腊文ἐξήγησις)』。
10. 「释言(interpretation)」与「释道(exegesis)」之间有区别。
如前所述,「释言(interpretation)蕴含一个「A-B-C」结构,A是说话者,C是听话者,B是居间传话者,但是,B不预设A的权威性,也不预设A所说的话具有「实践性」。
「释道(exegesis)」也蕴含一种「A-B-C」结构:
A=作为指明道路的绝对权威
C=作为慕道者的听话者
B=作为释道者的解释者
显然,「释道(exegesis)」预设了A的权威性,也预设了A之所言之实践性。
人文科学研究基本形态三:阐发[comment]
11. 大部分读者读到这里,估计是很疲惫了,可能很不适应我的学究式写作风格。其实,这种小文章的学究性很弱。我写的书的学究性要比这复杂百倍。不过,我还是希望通过这种写作风格带着诸位读者领略真正的学术美景。接下来,我要解释的是第三个概念:comment(阐发)。
英文commentary是comment派生出来的。所以,一旦解释清楚comment的含义,commentary的意义也就明了了。
comment派生于拉丁文commentum。拉丁文名词commentum的本义是「发明(invention)」「设计(design)」,后引申为「虚构(fabrication)」「拟制(fiction)」。该词派生于异态动词comminiscor(「发明」「设计」)的完成时被动态分词(【注】所谓异态动词指用被动态形式表达主动态含义的动词。)。也就是说,comminiscor如果译成I invent(「我发明」),commentum作为形容词时,就可以译为having been invented(「已被发明出来的」),作为名词时,commentum可以译为something having been invented(「已被发明出来的东西」)。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异态动词comminiscor的构成,我们会发现该词蕴含两个部分。
comminiscor=con- + *minīscor
前缀con有「联合」「结合」「集合」的意义,而词干minīscor源自意指「心智活动」与「思想」的men-(cf. De Vaan, Michiel (2008)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Latin and the other Italic Languages (Leiden Indo-Europe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Series; 7)。
这种词源结构蕴含这样一种意义:与他者一起(con-)思想(minīscor)。
如果comminiscor蕴含「与他一起(con-)思想(minīscor)」的意义,则作为其完成时被动态分词的commentum用于文本解释时,commentum意味着「解释者」在与作为「他者」的文本作者一起思想,并有所发明。
这种与文本作者一起思想,并对意义有所发明的解释或阐释,即comment,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阐发」。「阐」是一个形声字,包在外面的「门」显「义」,意味着「开」,「单」显声,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阐」:「阐,开也。」后来,「阐」引申为「明」「大」。「发(發)」本义是「放箭」,所以,我们有「发射」这个词。「发」有「舒也,揚也」的意义。
『「阐发」(comment)文本』意味着「打开」文本的意义,并「予以舒展」。「打开」文本的意义,意味着阐发者要与文本作者一起思考,「予以舒展」,意味着阐发者要对文本意义的有所发明。
英文commentary源自拉丁文commentarium。我们可以这样理解:comment与commentary的关系:comment是「阐发」,commentary是「阐发集」。
小结
12. 人文科学在德语中叫Geisteswissenschaften。Geist意指「心灵」,Wissenschaft意指「科学」。人文科学是研究心灵的科学,与「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相对的广义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史学、文学、神学、法学等等。
如果说自然科学学者要读的「文本」是用数学语言书写的「自然」,自然科学学者的使命是解读该文本中的「方程式」,那么,人文学者要读的核心文本就是「心灵」。
但是,该文本有两个载体。
其一是人类历史本身。因为历史是人类心灵全体的展开。
其二是流传的经典。因为任何一部伟大经典,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儒家的《论语》,都是卓越人类个体的心灵展开。
就学术史传统看,我们阅读第二种「文本」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释言[interpretation]、释道[exegesis]与阐发[comment]。
2021年6月22日
第一稿写于重庆北碚区